11月11日,市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会议,听取7个县(市)区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及主导产业和城市定位有关情况,传达学习省发展改革委会议精神,对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。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马玉民主持会议并讲话。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涛、周冬梅参加会议。

会议指出,各县(市)区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思路清晰、推进有力,呈现出良好态势。各地普遍能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结合省、市发展方向,聚焦主导产业发展路径,重点谋划新材料、清洁能源、农产品精深加工、文体旅融合等领域,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。各县(市)区在产业链布局上各有侧重,能够与全市总体规划实现错位发展,城区层面注重城市功能优化和现代服务业融合,方向契合城市定位。大多数地区经过深入调研、反复论证,基础数据真实可靠、项目储备较为充分、规划文本框架成熟完善,整体谋划体系完整、衔接有序,体现出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良好的编制成效。

会议指出,规划编制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:一是工作标准有待提升,部分文本框架不够严谨、逻辑主线不够清晰、特色亮点不够突出,存在“拼盘式”“概念化”问题。二是研究深度不够,规划编制偏重经验总结、轻系统研究,对新质生产力培育、县域经济结构优化、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研究不够深入。三是项目谋划支撑不够强,部分重大项目储备滞后于规划编制进度,缺乏“以项目支撑目标、以目标引领项目”的统筹思维。
会议强调,发展改革系统作为推进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的重要职能部门,必须统筹全局、担当作为,在距离全市两会召开不足两个月,各地要把工作重心由“谋篇布局”转向“打磨完善”,做到“四个再发力”。
一是在完善文本上再发力。要对照市级《规划纲要》,全面复核本地区规划内容,做到指标可比、逻辑自洽、数据真实、语言规范。特别要防止“大而化之”“泛泛而谈”,每个章节都要写出亮点、体现特色。
二是在突出特色上再发力。每个县(市)区都要围绕自身优势产业,打造“一业为主、多业支撑”的发展格局。要有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的思维,形成可识别、可推广的区域名片。
三是在项目支撑上再发力。要以项目为核心,充实完善“十五五”重大项目储备库。每个地区要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、带动能力强、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,确保每一项重点任务都有实物工作量支撑。同时,请各地区立足本地区“十五五”规划产业布局,避免项目谋划与产业布局脱节、行业领域单一、传统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占比较高等情况,认真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,为推进我市“十五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。
四是在对接争取上再发力。要主动对接省发改委、行业主管厅局,争取更多规划内容和重大项目纳入省级盘子,为未来争取资金、政策、要素打好基础。
会议要求,全市发展改革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,切实增强大局意识,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要求上来,全力推动规划编制提质增效。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,做到工作标准再提高、文本质量再提升。要强化协同配合,形成上下贯通、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。要注重成果转化,实现从“纸上蓝图”到“落地实景”的转变。